中西餐桌椅_西餐桌椅布局
1.厦门美食攻略餐厅
2.中西方婚礼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3.中西混搭风格装修全攻略
4.抹餐桌教案5篇
5.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6.商务礼仪中的餐桌礼仪论文
餐桌椅这种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餐饮行业中,餐桌椅的制作材质比较多,比如说有钢制餐桌椅,木制餐,桌椅塑料餐桌椅,大理石餐桌椅等等,而且款式也比较多样化,规格也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总体上来说,餐桌椅的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下面笔者具体为大家推荐几个值得信赖的生产厂家,同时了解一下市场售价。
一、霸州市鑫达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霸州市鑫达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26日改为霸州市鑫达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位于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北至北京100公里,东至天津50公里,西到保定100公里,距112国道3公里,区域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生产管理严密,选材严格,工艺精密。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厂家售卖的一套餐桌椅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二、南康市鑫临门家具厂
南康市鑫临门家具厂是实木床、餐桌椅系列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南康市鑫临门家具厂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公司秉承超时代设计的宗旨,一贯致力于产品文化底蕴及艺术品味的挖掘的提升,融中西家居文化精粹于一体,以独特的创意,赋予拥有者出众的享受,为中国家私行业铸造了辉煌的业绩。厂家售卖的一套餐桌椅的价格在1500左右,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三、安徽明豪实木家俱有限公司
安徽明豪实木家俱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在枞阳综合工业园购买国有土地30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现有厂房20000平米并拥有现代化的产品展示厅3000平米。公司注册资本金900万元,现有员工150-200人。厂家售卖的一套餐桌椅的价格在2500右,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大家在选购床桌椅的时候,首先要去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一定要去确定购买多大面积的餐桌椅。另外,大家也可以根据房屋的整体装修风格进行选择,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大家,如果大家购买到实木餐桌椅的话,一定要注意日常的保养及维护,避免放置在风口位置,另外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对家具进行打蜡,从而保证它的光泽度。
厦门美食攻略餐厅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红木家具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因为他除了摆在家里面十分的高大上外,还有很高的收藏价格,所以就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红木家具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红木家具品牌有哪些,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红木家具的价格是多少吧。
一、红木家具品牌有哪些
1、创建于1989年的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他的前身是义乌市红木家具厂,以多年来的积累经验,公司是中国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也是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2、老周红木是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成立于19年,在中国行业内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他还是上海市红木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之一,这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是多么的高。
3、大清翰林是大清翰林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公司的地址在东阳市雷弄山脚下,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制造出来的清式家具的稳重、精制、豪华、典雅的个性,所以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4、红马红木是红马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成立的。公司生产的中西式、休闲、客厅、餐厅、卧房、明清式及古今中西结合、经典成套红木家具,所以说他的实力是相当雄厚的。
二、红木家具价格是多少
1、红木家具鸡翅木茶桌椅组合喝泡茶桌实红木中式仿古功夫茶台店商铺,参考价格一般在7200元左右。
2、红木家具鸡翅木博古架摆件隔断实木中式仿古董架客厅多宝阁玄关柜,参考价格一般在1400元左右。
3、全实木床1.8米花梨红木床现代新中式大床1.5m古典双人床主卧家具,参考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
4、鸡翅木沙发红木家具小户型沙发客厅新中式沙发仿古明清古典沙发,参考价格一般在4300元左右。
5、红木酸枝大床简约中式家具南美酸枝木1.5米1.8米2米实木双人床,参考价格一般在2600元左右。
6、红木家具中式花梨木餐桌餐台一桌六椅组合长方形饭桌全实木餐桌椅,参考价格一般在5700元左右。
7、红木实木家具新中式客厅沙发组合正品鸡翅木仿古简约五件套整装,参考价格一般在10000元左右。
红木家具品牌有哪些,红木家具的价格是多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我相信再看了以上的介绍后,朋友们一定会更加的喜欢红木家具的,也希望我们在了解了红木家具品牌有哪些后,会选择到质量过硬的红木家具来。
中西方婚礼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厦门是福建省一个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它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建议去厦门玩2天。厦门有很多美食餐厅,如沙汗、美食和服务等。这是非常受欢迎的当地餐馆。具体信息请参考以下内容。
Sahan
这是厦门本土文艺青年的“网上名人店”。位于繁华的居民区,店面不大,甚至连招牌都不醒目。推开店门,几张桌椅尽收眼底。温暖的灯光,香浓的咖啡,各种蛋糕,简餐是店里的主打。鳄梨豆炒饭淋上一层淡淡的增味,咸、香、软、糯。挖一块超高颜值的樱花芝士,精致到进口都舍不得尝。手工奶茶更醇厚,味蕾充斥着港味。四页菜单给了你足够的选择和再来的理由。隐隐约约的城市里,沙汗就像一个文艺的女孩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到来。推荐美食:樱桃芝士、牛油果炒饭、泰式炒米粉、奶茶布丁等。
时间:每周二11:00-23:00闭馆。
价格:人均70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99号
交通:乘坐31路/88路/99路/99路/130路/320路到吕厝西站下车。
****:0592-5047075
佳味再添
小吃店位于厦门老字号巴食附近,专营各种厦门传统小吃。环境有点复古,就像回到了大学食堂。吃饭的时候要先买饭票,多退少补。饭票也有时代感。最好吃的是猪蹄炖,加了中药,连续两单。其他的油腻,味道一般,但是这里的小吃齐全。体验它们真好。家在天保留了老的操作模式,就是先买票,再按票拿饭。餐桌椅也是快餐式的,是老式的风格。价格亲民,服务员态度好。食客多为当地居民推荐的美食:沙爹面、芋头包子、肉馅饺子、虾面、油炸五香笋、冻地笋、面酱、春卷等。
时间:07: 00—21: 00
价格:人均20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同路49号
交通:乘坐高枫2路/3路/8路/29路/32路/139路/310路/329路/950路/951路/951路B1/否L1接驳线,在轮渡站下车。你可以走200米。
****:0592-2034820
上菜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家餐厅,而是福建省的多家连锁品牌。“上菜”的招牌,寓意以山珍海味、野味款待宾客,每一餐都展现客家美食自然精致的特色。客人入座后,会给他们一壶茶。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米香和各种草药混合而成,吃起来特别浓郁。改良川菜的乐山菜,加上中西结合的甜品,足以俘获各类吃货的挑剔口水。一个红烧狮子头,足以吞下整碗米饭。推荐食物:擂茶、红心柚子艺伎回忆录、鳕鱼狮子头、手工牛角粉等。
时间:10: 00—22: 00
价格:人均100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严武西路180-188号世茂国际广场4楼412号(世茂店)
交通:乘坐47/87/96/122/659路到厦大医院站下车,步行900米到世茂国际广场。
****:0592—8120688
中西混搭风格装修全攻略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三、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抹餐桌教案5篇
如今的房屋装修都讲究风格,尤其受到大家喜爱的中西混搭风格,但你知道吗?混搭风格也有其独特的装修技巧和要点。那么,中西混搭风格装修技巧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掌握其装修要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混搭风格的独特体现混搭风格是一种独特的体现形式,它能够摆脱单调,突出重点,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随意的生活态度。但请注意,“混搭”不是随意搭配,而是需要人为地创造出一个“新样子”,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因此,在特性规划时,应处理好两个以上不同特性作品在同一个空间里的协调与和谐,这样才能达到混搭的目的。
居室中的混搭风格在混搭风格的居室中,你可以看到欧式家具与中式饰品的完美结合;可以在客厅体验到复古的感觉,也可以在卧室或阳台上发现休闲、轻松的元素。但无论怎样包容,都要确保其和谐统一,百花齐放,相辅相成。
层次感的重要性中西混搭的装修模式并非简单的堆砌或拼凑。想要打造一个美观协调的中西混搭风格装修居室环境,需要注意装修的层次感。首先选取一种装修风格作为主调,再巧妙地融入另一种装修风格的元素,做到有主有次,才能使整个空间显得层次分明。
客厅的装修技巧客厅的硬装以中式为主,线条硬朗且复古感十足;而软装则主要用简欧风格,家具风格柔和,欧式沙发和中式茶几的组合更是充满了古典韵味。再加入一些**和绿色的欧式布艺装饰,整个空间立刻温馨了起来。另外,地板上铺贴的欧式瓷砖,其复杂的花纹则让整个空间更显复古感。
餐厅的装修技巧餐厅与客厅同处一个空间,自然也延续了中西混搭的风格。在这份装修效果图中,餐厅与客厅以一面镂空的木质屏风分隔,使整个空间更具层次美感。而客厅的餐桌椅则用了现代中式造型,餐椅镂空装饰搭配淡**的大理石餐桌面,古典优雅之余,层次感也十分鲜明。整个餐厅与客厅空间层次分明,完美展现了中西混搭的风格。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抹餐桌教案篇1
1、入座后,不要急于打开你的餐巾布。
2、餐巾布应平铺在双腿上,较大的餐巾布可以对折后铺在腿上。除了必要时用来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个过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须一直保持平铺在你的双腿上。
3、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来擦嘴的。
4、在用餐过程中,饮用酒水之前,你需要先用餐巾布擦拭嘴边的油迹。
5、用餐期间需要中途离席时,你应该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这表示用餐未完毕,你还会再回来继续用餐。
6、用餐完毕后,把你的餐巾布从中间拿起,放在桌子上,具体位置是你盘子左边的地方。只需要随意放好就可以了,不必特意折叠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把餐巾布弄得皱巴巴的。
7、餐巾布通常是折叠好放在位子中间的装饰盘上,这是正式的晚宴上常见的餐巾摆法。除此之外,餐巾布也会放在盘子的边上。
8、餐巾是可以弄脏的如不想将餐巾弄脏。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纸使用西餐餐巾布使用礼仪西餐餐巾布使用礼仪。是违反用餐礼仪的。
9、将鱼骨头或水果的吐出时,可利用餐巾遮住嘴,直接吐在餐巾内,再将餐巾向内侧析起。
10、第一个打开餐巾布的人应该是主人,这个动作宣布晚宴正式开始。
11、如果餐巾布不是放在盘子中间的位置,它就会在你的左边,而右边的餐巾布是属于坐在你右边的客人的,注意不要拿错其他的餐巾布。
12、有时候餐巾布是放在杯子中的,此时你的餐巾布就是在右边的杯子中。
13、如果不是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最好不要将餐巾布挂在胸前。
14、餐巾布是用来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来擦脸或擦餐具。如果需要擦汗,你可以用纸巾。
15、口红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观,但需要擦去口红印时,应该选用纸巾而不是餐巾布。
16、用餐巾布擦嘴时避免动作过大,正确而优雅的使用方法是轻轻沾擦。
17、用餐完毕时,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动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这表示晚宴结束。
抹餐桌教案篇2
摘 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爱好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xx,(7):47.
[2] 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3] table manners in uk[j].英语画刊,20xx.(5)
抹餐桌教案篇3
活动名称:小班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活动重难点: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
1. 各种噪音
2. 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哦!教师用礼物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三、 出示ppt课件
1、出示礼物可爱的小花猫
2、讲故事,教师根据活动目标编讲一个小花猫的故事。
三、提问
1、你喜欢小花猫吗?为什么呢?
2、爸爸妈妈带你去过些什么好玩的地方,那些地方能不能大声说话呢? 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在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
四、学儿歌
公共场 有礼貌, 不喧哗 不哭闹。
说话时 声要小, 对别人 无打扰
五、教师总结
要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讲话,不影响别人。懂得要尊重他人。
抹餐桌教案篇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wto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以中西餐桌礼仪为出发点,以下是餐桌上的礼仪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在中西方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餐在吃的方面都有两方面的礼仪,一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尽管有许多不同,但还是有许多规则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有一种说法,不懂得吃西餐的礼仪,就不算是正宗的现代人。那么中西就餐礼仪终究有些什么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预定
在中国吃饭很少有预约的事,一般在大型的,重要的场合才会预约。而在西方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二、着装
中西方在这方面都很有讲究。但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隆重些。而吃饭时穿着得体、整洁则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净,指甲修剪整齐。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入座
入座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座位应该听候主人或招待人员指派,不要过于礼让。如未定座位,应由尊长坐上座,自己捡低档的座位坐下,不必过于谦恭。当你快要坐下时,切记要用手把椅子拉后一些才坐下,如果用脚把椅子推开,这样就表现出你是一个很粗鲁的人。**们若有男友同行时则不必自己动手拉椅子了,因为这是男友的责任。入座时,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大腿交叠。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上。
进入西餐厅后,需由侍应带领入座,不可贸然入位。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记得要抬头挺胸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四、餐巾
中国的餐厅一般会在客人上桌前在每位客人的水杯里插上一朵用纸制成的小花,便于美观。而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迭成长方形状,拭擦时脸孔朝下,以餐巾的一角轻按几下。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暗示用餐结束,可将餐巾放在餐桌上。
五、取食
在中国,大多数餐馆、家宴都使用圆桌,大家围着菜肴而坐,这样不仅体现了团团圆圆的气氛,也取食方便。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是用的长桌或t型桌,那么难免遇到取食不到的状况。西方的小盘式避免了这一点,但有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下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会引以为荣。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当参加西式自助餐时,另一次就把食物堆满整个盘子。盘子上满满的食物让人看起来认为你非常贪得无厌。每次拿少一点,不够再去。
六、就餐的方式及禁忌
在中国,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餐具,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在就餐时一定要注意。
而在西方多使用刀叉。其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刀叉的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进餐途中想要休息或取面包时,应是刀摆在盘上右侧,叉在左侧,两者呈八字形。要注意的是,刀尖端搁在盘缘不可滑落,而且,刀柄后端碰触到桌面也不行。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叉背必须朝上放置。因为,不管进食时叉子如何拿法,叉子内侧朝上放置是用餐完毕的表示。
餐桌礼仪更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学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餐桌礼仪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礼仪,本文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与对比为出发点,在参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希望通过此对比可以让英语学习者了解更多关于跨国文化交流中的餐饮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红群.编著.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xx
[2]熊经浴.现代商务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20xx
[3]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p48-50
[4]姜若愚.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5]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抹餐桌教案篇5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会就餐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怎样是文明用餐
教学难点:把学到的用餐礼仪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课件,餐盘,筷子
学生:收集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都在吃饭,但是你真的会吃饭吗,老师在课下做了一个调查,了解到很多孩子根本就不会吃,老师把一些同学的吃相拍了下来,那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来分析他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我们一定要仔细看哟! 看录像。
师生逐一分析照片中不文明的举止。从而引出本课
(二)讲授
师:那刚才我们共同分析了这些同学在餐桌上的不文明的举止,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老师以你们为骄傲。我们小学生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文明就餐也是体现我们文明素养的一个方面,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学习餐桌礼仪(板书课题),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用餐礼仪呢?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做总结归纳: 生活中用餐礼仪
(1)吃饭之前,先把手洗干净。
(2)入座时应请长辈先坐,自己才可入座。
(3)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
(保持上身挺直,双手自然摆放在桌面边缘,整个用餐过程都不能趴在桌上,脚踏在本人座位下。用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和用手托下巴都是不好的做法。)
模拟练习的用餐姿势。先请一、二位同学到台前用餐盘练习用餐的姿势,一人练习,大家评议,全员练习。
(4)就餐要文雅,要细嚼慢咽。
(5)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独食,父母给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让父母先尝或给他们留部分。
(6)正确使用筷子,不要敲筷、扔筷、插筷、舞筷。
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我们握筷姿势应规范,吃饭时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我们就先把筷子放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筷子上粘的东西,这些都是很不文明的哟!用筷子敲打碗盘桌面,用筷子指点别人,这也不应该。
正确使用筷子(禁忌)(幻灯片播放)
迷筷不能拿着筷子犹豫不决夹哪些菜;
架筷不能高抬手越过别人正在夹菜的筷子去夹远处的菜;
探筷不能用筷子在碗盘里翻找;
滴筷不能在夹汤汁多的菜肴时用筷子拉抖掉汤汁;
插筷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
敲筷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的边缘;
塞筷不能夹着多种菜肴一次性塞进口中;
空筷不能夹起了食物,不吃又放回去;
舔筷不能用舌头去舔筷子;
指筷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的舞着筷子,或指着别人。
(7)切不可口对着热汤吹气;喝汤不能发出响声。
(8)口含食物不要与别人交谈。
问学生口含食物有什么危害?
(9)吃饭时要精神集中。
在学校就餐礼仪
师:大家想一想在学校我们就餐时应该怎样做才是文明就餐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做总结归纳:
(1)、吃饭前要先洗好手和饭盒,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行排队打饭。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吃完后,要轻声慢步地到洗碗台排队洗碗,洗净后在放回自己的座位上,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文明就餐礼仪辨析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我们已是文明就餐的小天使了。现在我要请我班的智慧星出题考考同学们。
智慧星(1)放学啦,张宏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嚷嚷着:妈妈,我饿啦!此时,妈妈正在厨房忙活着,爸爸在书房看书。张宏见餐桌上已经摆放了好几样他最喜欢的菜,有红烧排骨,还有烤鸡,于是张宏就自顾自地大吃起来。等妈妈招呼着全家人坐下一起吃饭的时候,张宏却说:我吃饱啦!边说边离开了餐桌。请同学们想一想:张宏的行为文明吗?
智慧星(2)今天,舅舅请李君去吃自助餐。哇,菜可真多呀!这可把第一次去吃自助餐的李君忙坏了,他飞快地跑去拿了餐盘,便迫不及待地装起菜来。每样菜看起来都那么好吃,李君不一会就把餐盘装满了,可他还不满足,一个劲地往餐盘里加菜。餐盘里的菜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当盘子里再也堆不下菜时,李
君这才艰难地端着餐盘回到座位。请同学们想一想:李君的行为文明吗?
智慧星(3)今天是王鹏奶奶的寿宴,长寿面当然是少不了的,那么,王鹏在吃面条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礼仪呢?
智慧星(4)小明到阿姨家做客,小明见到了很久没见的表弟,表弟一直和他大声讲话,可小明却让表弟吃好了饭再聊天。表弟不乐意了,责怪小明正经,生气地不理睬小明了。小明这样做文明吗?为什么? 出示餐桌礼仪儿歌:
文明就餐好
饭菜已摆上,用餐讲礼貌。
先请长辈坐,自己再坐好。
不要高声语,碗筷别乱敲。
细嚼又慢咽,偏食可不好。
饭菜不浪费,文明就餐好。
(指名学生读,同桌互读,再拍手齐读儿歌。)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我们讲文明懂礼貌,那么都会喜欢我们,夸奖我们的。 文明用餐礼仪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餐桌礼仪,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观众,我们班有三位同学想把他们懂得的餐桌礼仪给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下边的观众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啊!
让学生评价表演,表演中有哪些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做总结。
(三)小结
出示教师寄语:
同学们,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就餐事小,但是可以以小见大。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就体现在此。文明就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个舒心的笑容,一个谦让的动作,一句真诚的道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举手之劳就能给他人带来无限的帮助和温暖。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环境吧!
商务礼仪中的餐桌礼仪论文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篇1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文化休克。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教学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不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老张,老王等等。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中西方两种文化在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2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社会的发展将各个不同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质量,而且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在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3日常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应充分地了解这些差异。
3.1日常问候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产生误解,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又如,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问:?去哪里?,如果对西方人也这样问候,他们可能会很不高兴地回答:?不关你的事。?西方人问候时常说:?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 doing?,熟人间也可以说:?Hello?或?Hi?.
3.2日常称呼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Tom?,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奇怪。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又如中国学生经常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而中国人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重,西方人听起来却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Ms等。
3.3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4请客
在请客吃饭时,主人会问是否要再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先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如果与西方人交往时也这样说,对方就不会坚持再劝你,很可能你都吃不饱。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交往中的含蓄和西方人直率的不同。
3.5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时,经常问?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使人很不高兴。
3.6节日及接受礼物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
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4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且知道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说什么,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尴尬。
参考文献
[1]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5月.
[2]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
[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4月.
[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6]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篇2论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论文摘要]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旨在说明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论文关键词]餐桌礼仪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然也就以和为贵了,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陌生文化,因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交往过程中难免发生文化冲突。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中西餐桌礼仪进行简单的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笔者提醒在使用餐具时中西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 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笔者特别提示西餐入座礼仪: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记得要抬头挺胸着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 多多包涵?、 ?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 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 powder?等。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五、结语
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应该避免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而应用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文汇报.笔会》.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0:92-127.
[3]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03.12:109.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 方法 ,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 经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 商务礼仪 之餐桌礼仪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一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 文化 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1.4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 其它 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冯玉珠.宴之道: 职场 宴请细节攻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陈弘美.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礼仪实用知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二
摘 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 成语 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 爱好 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7):47.
[2] 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 Table Manners in UK[J].英语画刊,2011.(5)
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WTO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以中西餐桌礼仪为出发点,以下是?餐桌上的礼仪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在中西方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餐在吃的方面都有两方面的礼仪,一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尽管有许多不同,但还是有许多规则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有一种说法,不懂得吃西餐的礼仪,就不算是正宗的现代人。那么中西就餐礼仪终究有些什么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预定
在中国吃饭很少有预约的事,一般在大型的,重要的场合才会预约。而在西方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二、着装
中西方在这方面都很有讲究。但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隆重些。而吃饭时穿着得体、整洁则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净,指甲修剪整齐。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入座
入座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座位应该听候主人或招待人员指派,不要过于礼让。如未定座位,应由尊长坐上座,自己捡低档的座位坐下,不必过于谦恭。当你快要坐下时,切记要用手把椅子拉后一些才坐下,如果用脚把椅子推开,这样就表现出你是一个很粗鲁的人。**们若有男友同行时则不必自己动手拉椅子了,因为这是男友的责任。入座时,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大腿交叠。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上。
进入西餐厅后,需由侍应带领入座,不可贸然入位。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记得要抬头挺胸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四、餐巾
中国的餐厅一般会在客人上桌前在每位客人的水杯里插上一朵用纸制成的小花,便于美观。而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迭成长方形状,拭擦时脸孔朝下,以餐巾的一角轻按几下。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暗示用餐结束,可将餐巾放在餐桌上。
五、取食
在中国,大多数餐馆、家宴都使用圆桌,大家围着菜肴而坐,这样不仅体现了团团圆圆的气氛,也取食方便。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是用的长桌或T型桌,那么难免遇到取食不到的状况。西方的?小盘式?避免了这一点,但有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下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会引以为荣。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当参加西式自助餐时,另一次就把食物堆满整个盘子。盘子上满满的食物让人看起来认为你非常贪得无厌。每次拿少一点,不够再去。
六、就餐的方式及禁忌
在中国,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餐具,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在就餐时一定要注意。
而在西方多使用刀叉。其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刀叉的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进餐途中想要休息或取面包时,应是刀摆在盘上右侧,叉在左侧,两者呈八字形。要注意的是,刀尖端搁在盘缘不可滑落,而且,刀柄后端碰触到桌面也不行。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叉背必须朝上放置。因为,不管进食时叉子如何拿法,叉子内侧朝上放置是用餐完毕的表示。
餐桌礼仪更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学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餐桌礼仪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礼仪,本文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与对比为出发点,在参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希望通过此对比可以让 英语学习 者了解更多关于跨国文化交流中的餐饮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红群.编著.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
[2]熊经浴.现代商务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P48-50
[4]姜若愚.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北京旅游 教育 出版社.2006
[5]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商务宴请用餐礼仪大全
2. 商务礼仪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3. 对商务礼仪课的优秀心得体会
4. 餐桌礼仪英语作文习俗范文欣赏
5. 商务礼仪学习心得体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